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主题教育 >> 正文
探寻建筑之魂,追寻红色印记|破狱斗争旧址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4日 15:29 点击数:

厦门篇之四

——破狱斗争旧址


一座破狱旧址

一段革命传奇!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思明监狱)

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1813年重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此监狱成为关押闽南重要政治犯的场所。

1930年5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经过周密策划,成功进行了震惊全国的破狱斗争,在中共福建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历史的烙印


破狱斗争旧址入口


在繁华的厦门市思明区内,思明南路451号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地方——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这座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厦门海防同知署关押犯人之所,1912年,厦门设思明县时改为思明县监狱。旧址历尽两百多年的风霜雨雪,依旧挺立在思明南路451号,以其斑驳的墙体,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旧址占地面积831平方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监狱的四周围墙高耸,达3至5米。高墙包围下是典型的清末民国时期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墙体以砖砌外抹水泥砂浆粉白,顶部压红砖,显得坚固而冷峻;监狱内,牢房一座座紧密相连共有监舍24间双坡布瓦,一字排列,牢房内昏暗潮湿,尘土四布,显见多年被囚禁的痕迹,曾是无数革命者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关押的黑暗之地。

破狱斗争旧址牢房鸟瞰图

踏入一扇沉重的木质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砖铺设的广场,坚实朴素;西侧为开有侧门的围墙;东侧为砖木结构小瓦房,墙体下半部分为石墙,上半部分为砖墙。

破狱斗争旧址牢房入口

穿过北侧那扇略显狭窄的小门,便步入了庄严肃穆的历史陈列室,由一整排房间组成,通过设计一条连贯的参观流线,借助着丰富多样的图片资料、历史实物等载体,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五二五破狱斗争的整个详细过程。

历史陈列室展示内容

步入东侧小门,一条狭长的巷道映入眼帘。缓缓穿过巷道,便进入刑具(复制)展区:这里由一排四间砖木结构平房组成,分别为三间审讯室和一间管理室。室内狭小逼仄,仅门的斜上方开一小高窗,微弱的光线投射进来,另外采取实景再现和场景模拟等方式,在一间间“审讯室”内有老虎凳、木马椅等“刑具”。阴森的氛围让人们仿佛亲眼目睹了革命先辈被折磨的沉重历史。

刑具(复制)展区

审讯室雕像,再现了革命同志被审讯的场景

穿过北侧那扇小门,便踏入监狱实景区。这里恢复了当时的三幢牢房,前排五间、中排五间、后排十间,监狱内部的牢房十分狭小,却要关押近十名犯人。牢房内仅有单侧或双侧的砖石大通铺,犯人们只能拥挤地睡在上面。牢房的顶部梁枋结构裸露,墙面还设有带着铁栏杆的窗户,牢房内十分昏暗逼仄。即使处于这样的牢笼,革命志士们依然坚定地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监狱实景



红色的风暴


20世纪30年代厦门反对国民党白色统治的革命斗争同全国各地一样如火如荼。1930年3月,为纪念北京三一八惨案,中共厦门市委领导的厦门反帝大同盟举行集会。之后,近20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捕,关押在思明监狱,使得狱中的政治犯增加到40余人,其中包括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端生、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陈柏生、在厦门国民党内部工作的共产党员谢仰堂以及厦大学生党员张汉宗、张耕陶等党员干部和革命骨干,随时面临着死亡威胁。

然而,正是在这片被压迫与窒息的土地上,中共福建省委于1930年5月25日发动了一场震惊全国的破狱斗争

为了营救这些同志,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武装破狱,并在3月下旬成立了破狱委员会,由罗明、王海萍等5人组成,黄剑津任秘书长。狱中的同志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与外界密切配合。破狱委员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敌人的守卫兵力、看守所的结构及管理状况,并根据破狱方案成立了特务队和接应队。1930年5月25日,破狱行动上午9时开始,利用监狱防备松懈的机会,特务队一部分人以探监为名骗开监狱铁门,打死看守人员,用大铁钳剪断铁锁,放出关押的同志;另一队则以火力压制警备队员。整个行动仅用十五分钟,便以零伤亡的奇迹成功营救出40多名同志。后乘坐木船到同安珩厝和彭厝暂时隐蔽、休整之后,秘密转移到闽西革命根据地

这场斗争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唤起了革命低潮时期我党我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传奇、红色革命的经典,是厦门党史上光辉的一页!

破狱成功后,转移人员船只

在同安(今属翔安区)的靠岸点

1930年7月8日,中共福建省委

关于厦门破狱斗争给中央的报告



历史的见证


为传承红色文化,旧址周边进行改造提升:拆除部分与旧址风貌不符的建筑后,在场地内融入了小城春秋的历史记忆、革命长廊的悲壮足迹以及象征信仰的党徽等元素,旨在通过这些设计,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刻感受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同时对周边建筑外立面进行整治,使之与破狱斗争旧址的风貌相协调统一。

如今,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已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集历史教育、红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化展览空间。

西南侧入口设置为活动广场

(左图为改造前、右图为改造后)

东南侧改为《小城春秋》主题公园

(左图为改造前、右图为改造后)

北侧改为文化广场

(左图为改造前、右图为改造后)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也是一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革命者们为了自由和信仰所展现出的英勇与坚定,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图、文/吴美娜 李凯纯 谢慧敏

排版/吴美娜

资料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厦门学习平台、厦门博物馆、思明快报

审核/陈韬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