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主题教育 >> 正文
探寻建筑之魂,追寻红色印记|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城: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4日 10:22 点击数:

探寻建筑之魂,追寻红色印记|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城: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

福建篇之一——《闽东(上)》福州


一部船政史

半部中国近代史!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城始建于1866

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也是福建省首批现代化军舰制造厂与海军学堂的所在地。



一、园区概况

船政文化城是福州市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创建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红色历史和爱国情怀。其位于福州闽江下游北岸,三江交汇处,布局独特,建筑风格中西混搭,单体建筑特点鲜明,充分展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是福州历史文化风貌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马尾船政全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其按功能定位,分为官街片区、船厂片区、马限山片区、旧港区片区、罗星塔片区等五大片区。其中,核心区——船厂片区,包含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书局、轮机车间、绘事院、铁胁厂等重要的文博场馆和旧工业建筑。

 

轮机厂、绘事院(作者自摄)

 

造船器械(作者自摄)

二、铁胁厂

船政历史上重要的生产车间——铁胁厂,是中国最早的近代西式钢构架厂房,最早的飞机制造车间,该厂主要负责生产和维修船舶所需的铁制零部件和船用机械装备。铁胁即铁木合构,当时各国盛行铁木合构轮船,即铁胁船。


初见铁胁厂

承载梦想,驶向星辰大海

铁胁厂始建于1875年,原为船政拉铁厂,是歇山顶、青瓦屋面木构建筑,1898年将铁胁厂改建为钢构架厂房,呈东西走向,由南北两座联体厂房组成,内设3排、每排15根“工字型”铁柱支撑,中间一排共用,柱子根部埋入洋灰拌碎石颗粒地面,起固定作用,柱头承重支撑三角铁架,屋顶建构在三角铁架上,建筑高度约8.7m。

1918年北洋政府海军部在福州马尾船政局设立海军飞机工程处,作为制造飞机的装配车间,开创了中国近代航空业;1919年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在这里诞生!抗日战争期间多次被轰炸,1944年仅存屋架,1947年重建铁胁厂;1998年对铁胁厂进行维修改造。

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铁胁厂建筑原状(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铁胁厂

承载历史,再现往昔岁月


2020年铁胁厂入选国家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目前主要功能为铁胁与飞机制造专题展示馆,通过多媒体、场景化等形式,展示有关铁胁和飞机制造的历史。


1历史记忆:保护与展示

铁胁厂原结构钢材生产于约120年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将原铁胁厂的主要构件以“展品”的形式进行保存。对于锈蚀较轻的钢结构构件,采用表面清理再喷涂透明阻锈剂的方式进行处理,最大化的展示原有构件的历史记忆。对锈蚀严重的钢柱,采用贴焊钢板的方式进行加固,焊接完成后,柱脚位置进行混凝土外包,其他位置采用外刷透明阻锈剂进行处理。同时对于原有钢构件上遗留的不同时期工业生产的附属构件如电风扇、吊车、设备管道等均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以展示船厂时期工业生产的印记。还用雕塑还原了工人们在自制铁胁和飞机装配车间的场景,展示了船政从木船向铁胁跃进、从造舰向航空跃进的历程,显示了船政人与时俱进、紧追科技新潮的精神。


修复中的钢架                雕塑还原场景


2现代工艺:模数化与装配式

在原建筑结构外部新建类似“橱窗”的表皮,并采用模数化设计:其中立面陶砖有两种模数尺寸,分别为480×240×150和1035×240×150,以像素化搭接方式做出立面渐变的肌理;屋面玻璃采用300×600的彩釉玻璃,同样通过像素化拼贴方式做出屋面渐变的肌理。总的来说,新增的结构体系均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并且利用木纹肌理来体现“铁胁木壳”的意向,展现现代工艺的精致。


新建的“橱窗式”表皮(作者自摄)


渐变肌理(作者自摄)


三、铭记与自强

晚清时面对列强环伺、海防空虚的严峻形势,在洋务运动开展下,左宗棠和沈葆桢创办马尾船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海军骨干力量,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与海军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左宗棠       沈葆桢


在抗日战争期间,马尾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军港和工业基地,见证了无数悲壮的历史和英雄的壮举。在这里,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王助等革命先烈为抗日救亡运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马尾造船所的工人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生产军工产品,为抗击日寇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闽安军民用石头填塞港口,构筑了抗日封锁线,有效地阻止了日舰的入侵;游击队在民众的掩护下,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寇,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和智慧。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总负责人王助(1914-1941)
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人


在爱国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引导下,福州马尾船政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和“之最”

a.中国近代最早舰船设计总师——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

b.中国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刘步蟾、邓世昌、叶富、林泰曾、叶祖珪等;

c.中国自造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船——“万年清”;

d.中国自造第一艘铁胁木壳船——“威远”;

e.中国自造第一艘巡洋舰——“扬武”;

f.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

g.中国自造第一架水上飞艇——“丙型一号”

......

中国最早的千吨级蒸汽动力军舰“万年清”(船政文化研究会)


第一架水上飞机(复原)静态展示(作者自摄)


2016年马尾造船公司整体搬迁,旧船厂逐渐成为历史遗址,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工业遗址,2019年启动了马尾造船厂工业遗址的保护建设计划,并于2023年1月,以马尾船政主题公园面向市民开放。


四、结语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

历经百年岁月沧桑

如今在闽江之畔再次扬帆起航!





图、文、排版/谢慧敏

相关资料来源/船政文化研究会,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

审核/陈韬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