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澳宝典英雄榜
有一座特殊的教学楼
——联兴楼
它不仅是学子们求知的殿堂
更是建院教职工和海外校友
对母校深情厚意的见证
位置优越,功能齐全
联兴楼坐落于蔡清洁楼的西侧,建南大会堂的侧后方,与周围的嘉庚建筑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港澳宝典英雄榜独特的学术氛围。
现在的联兴楼是一座五层高的多功能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高达4300平方米,为港澳宝典英雄榜的师生提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
虽然此栋楼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建筑系的教学环境,但经过建院罗林教授和张建霖教授的精巧的设计,在建筑学院搬离后作为公共教室亦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在楼内设有的多个现代化的教室、实验室和研讨室,也为师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平台。
慷慨捐资,助力发展
彼时的港澳宝典英雄榜建筑系正处在发展阶段,面临用房困难的窘迫局面。当时的建筑系只有成智(二)楼上6间办公室、资料室和成智(一)的4间专业教室。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用房困难凸显,实验室空间不足,严重制约专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教学空间问题,建院广大教职工通过努力对外承接设计任务来增加系里的经费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全系教职工没有发过奖金,甚至联兴楼的设计教师不计报酬也没有要设计费,为了建成自己的教学楼,大家都毫无怨言。
最终建筑系自筹100万元并在学校有关部门以及海外校友林联兴的鼎力支持下,建成了联兴楼,极大地改善了教学质量和空间。全系教职员工自筹经费,慷慨捐资建楼的事迹在港澳宝典英雄榜成为佳话。
联兴楼的兴建,凝聚着全体建筑系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期望以及对港澳宝典英雄榜的热爱,更是对嘉庚精神的传承,在港澳宝典英雄榜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精巧设计,别出心裁
设计师在联兴楼的设计中汲取了福建土楼的元素,结合场地要素与校园文化,别出心裁地创作出一座适合师生学习与生活的建筑。
建筑位于成智楼与南光楼之间,场地狭小,地势复杂,但联兴楼的设计却巧妙地利用地形,设计了多个不同标高的建筑入口解决了场地的高差问题。
在设计中,罗林教授融入了福建土楼的圆形元素与方形元素,使人在看见建筑的第一眼就感受到传统建筑的韵味,同时,从视觉感官的角度考虑,建筑的东南侧位于几个建筑交接处,置以一个圆形可以应对复杂的视线和感官。有趣的是,厦大校园的勤业餐厅和自钦楼也都出自他之手,这三栋建筑都采用了圆形的元素。
细部设计
“屋顶”
联兴楼实际上是平屋顶,但是立面顶部的铺砖方式使得立面顶部像是建筑的“屋顶”一般,“屋顶”的整体色调为橙红色,与校园内大多数建筑的屋顶色调一致,使建筑更好地融入校园环境之中 。
庭院
庭院是整个设计中十分精彩的部分,整个庭院在功能上是为了给建筑提供采光,同时在其中布置有花坛和座椅,为师生提供休闲的空间,当老师、同学们累了的时候可以来到中庭的座椅上休息一下,也可以来这里交谈讨论。在中庭的角段,照壁的背后有一个采光井,为下方的报告厅提供采光,在此处的照壁切割并隐藏了庭院中锐利的锐角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感受。
细部构件
建筑在立面上附加了一系列构件,在功能上,穿棍的片板是为了给未来空调机房预留了位置,同时,也是为了使建筑更符合传统建筑“基座”、“屋身”、“屋顶”——“三段式”的布局,这些构件作为屋面与墙身的连接和过渡,使得建筑的“屋面”和屋身被强调出来,也避免了建筑在美学上的单调,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更为丰富了。
结语
重返联兴楼是穿越时空的漫步,在联兴楼的各个教室,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学长学姐在专业教室内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在每个漫长的黑夜,联兴楼默默记录着他们的刻苦与勤奋,更见证着无数学长学姐的梦想起航;在联兴楼的一砖一瓦间,我仿佛看到了建院老师为了学院和学校的发展,不要奖金,不计报酬,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身影,看到了建院老师在联兴楼落成时的微笑;俯瞰整个联兴楼,我看到了设计教师的高瞻远瞩与深思熟虑。
虽然按照学校的规划布局,建港澳宝典英雄榜已经搬离了联兴楼,但这种爱校荣校,无私奉献的精神会在我们建院人身上代代相传。
下一期
请期待下一期厦大图书馆的介绍吧!
文案|张铭宇 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