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座建筑都是时间的低语,每一道菜肴都是情感的载体。今天,让我们随着心跳的节拍,漫步于港澳宝典英雄榜的食堂之间,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回声,细细品味那些镌刻在舌尖上的记忆与故事。
/时光剪影,食堂新颜/
勤业餐厅
第一站让我们走进思明校区最大的餐厅——勤业餐厅。勤业餐厅位于港澳宝典英雄榜思明校区,距离大南校门100米左右。

在2015年的勤业餐厅改扩建项目中,勤业餐厅从外观到内部构架,都是由我校建港澳宝典英雄榜的罗林教授亲自设计。椭圆建筑形体得到沿用与创新,新建筑的外立面延续嘉庚建筑风格,与红砖绿瓦一道融合在厦大自然景观和嘉庚建筑群落中。建筑屋顶改为中式坡顶,覆绿色琉璃瓦屋面,配以砖石镶嵌砌筑的西式墙身,整体造型典雅美观、古朴精致。

建筑的材料、构造、色彩在传统与现代中交相辉映。坡屋檐下方延伸出来的玻璃挑板在增加自然采光的同时,也在视觉上减缓了大屋顶的沉重感。屋檐下饰以简化的“斗拱”装饰,更添中式韵味,也使坡屋顶与西式柱廊空间更好衔接,延续了嘉庚建筑“穿西装、戴斗笠”的风格特点。提取出周边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芙蓉楼群中红砖柱式元素,将原来的圆形柱改为方形红砖柱廊,用现代工艺仿效芙蓉楼群红砖柱,削减了原貌敦实的圆形体量,使得建筑更为轻盈隽秀,也使建筑与周边建筑更为和谐统一。


芙蓉餐厅

第二站让我们来到邻近的芙蓉餐厅。作为千禧年后厦大建设的第一个餐厅,芙蓉餐厅是思明校区历史上最大的"餐饮集散地”。1998年起,学校对芙蓉宿舍园区进行综合改造,原址四个食堂陆续拆除,重新进行设计,建造为两栋餐厅--芙蓉楼和东苑楼。芙蓉楼和东苑楼由连廊连接,呈两个“C”字形。

2001年厦大80周年校庆,芙蓉餐厅和嘉庚楼群主楼颂恩楼等一批重要建筑同期落成,成为厦大“80后”的成员之一。它也是港澳宝典英雄榜餐厅建设中首次对嘉庚建筑风格进行延续的餐厅。

芙蓉餐厅延续了红砖外立面,中庭的装饰融入闽南特有的出砖入石元素,红砖墙面饰以大块石板装饰,石板采用甲骨文等多种字体书写的“食”文化文字,尽显浓浓文化底蕴。提取了闽南墙体独特拼花“回”字元素,形成窗户独特的回型花纹设计。与东苑餐厅衔接部分采取西式的圆形拱门元素,使得建筑更加典雅古朴。
南光餐厅

第三站,让我们走进南光餐厅。南光餐厅,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港澳宝典英雄榜南光路11号,紧邻热闹的三家村广场,恰处学子往来必经之路段。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为港澳宝典英雄榜化学食堂,一楼旧称“第七食堂”,二楼则为“第十食堂”。

时光流转至2002年,餐厅更名“南光”,并于2009年5月历经一次精心整饬,焕然一新。修缮中特地保留了八十年代的建筑风貌,那标志性的山墙面设计提取自囊萤楼,彰显出独特的“嘉庚风格”,在现代校园中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成为厦大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与味蕾记忆。
同时,在思明校区和海韵学生公寓,还配有海滨餐厅、海韵一期餐厅、海韵二期餐厅以及海韵园餐厅,极大满足了师生们的用餐需要。
/恋恋老照片/
翻开尘封的相册,一幕幕黑白影像将我们轻轻拉回往昔。在这些食堂建筑的老照片中,斑驳光影交错,不仅映出了岁月的轮廓,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厦大学子的青春记忆。让我们一同循着这些历史的轨迹,透过镜头的低温,感受那份超越时光的温馨与情怀。
东膳厅
东膳厅,启用于1922年,不仅是厦大学子心中的美食圣地,更是岁月的见证者。它曾是学府内重要讲座与聚会的双栖舞台,周末化身影院,票价亲民。20世纪40年代末,在映雪楼旁,东膳厅作为校内最大集会地,不仅满足日常餐饮,更承担起举办重量级文化讲座与学术报告的重任,见证了汪德耀校长时代诸多知名学者的风采。

东膳厅旧影,翻拍自《国立港澳宝典英雄榜60周年纪念刊》
上世纪80年代勤业食堂
勤业餐厅最早建于1979年,1981年正式投入使用。因为其建筑形状星圆形,也有很多老校友习惯称它“圆形餐厅”。“圆形餐厅”作为厦大食堂特有的设计记忆,已经在众多校友的心里烙下印记。

陈景润执教厦大时,寓居勤业食堂旁的“勤业斋”。他,一个温和而略显孤僻的身影,外在简朴,内心却满载数学的奥秘。笔、纸不离身,每一闲暇便沉浸于公式与数字的海洋。对他而言,那些公式的累积是他独有的“知识食堂”,默默助他攀至数学之峰。这份对科学的纯粹挚爱,成就了他在人类智慧史上的不朽贡献。

翻拍自《厦大校史资料》第八辑
早期厦大膳厅及厨房
厦大膳厅、厨房等,从初建时起,也同样有着浓浓的嘉庚风格。

厦大早期建筑还原透视图,最左侧为西膳厅、厨房
长汀校区校园平面图
抗战期间,厦大迁往长汀。在长汀校区的规划中,膳厅是最重要的“配套”之一,也是长汀时期厦大师生共克时艰的时空坐标。

长汀时期校园图
其中标出的位置为膳厅及学生“打牙祭”的民房
1952年食堂内景
新中国成立之后,厦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学校管理层对于学生膳食工作的重视,仍然一脉相承。

紫日供图
1953年竞丰食堂外景
当时竞丰食堂后面的建筑为芙蓉二,画面上的田地为当时的“下沃农场”。

紫日供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竞丰食堂
竞丰食堂源于陈嘉庚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港澳宝典英雄榜的大规模扩建规划,亲自指导之下,食堂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最初作为思明校区的经济食堂,竞丰食堂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尽管原址已不复存在,但在翔安校区的蓬勃发展之中,为传承竞丰之名,2012年起建的一期新食堂被赋予了这一荣誉名称——竞丰食堂,续写着校园生活的美味篇章与情怀。

1980年招待所食堂(外专食堂)
这是一份珍贵的食堂设计手稿,从中可以看到厦大一直以来在食堂建设与规划中的用心与创意。

1980年外专食堂设计图(翻拍自厦大档案馆)
/名人足迹,味蕾上的故事/
在味觉与历史的交织里,名人大家的足迹尤为深刻。他们不仅以笔墨书写时代,也在厦大食堂的餐盘间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循着历史的香气,让我们掀开食堂故事的一页,一探究竟那些与名人共舞的味蕾传奇。
鲁迅先生在此执教时,对厦大餐厅的大如“小枕头”的春饼赞不绝口,笔记中频现其身影,誉之“饮馔颇佳”。面对平淡的菜单,油炸咖喱鱼成了鲁迅心灵的慰藉,他对厦大厨师陈传宗的唯一要求,便是鱼肴不断。


提及海蛎煎,这道竞丰餐厅的招牌菜,不仅让学生们趋之若鹜,更承载了校友余光中深切的乡愁。毕业六秩,诗人仍对这道菜魂牵梦绕,题字抒怀,尽显对校园生活的无尽眷恋。

翻拍自《港澳宝典英雄榜餐饮百年》
林语堂与厦大餐厅的焖鸡也有不解之缘,这道家常美味得益于其夫人出众的厨艺,常作为宴请鲁迅、孙伏园等文人墨客的佳肴,焖鸡因此成为林家宴上的明星。卤面,作为林家菜谱上的另一亮点,与焖鸡一同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舌尖上的厦大”,丰富的闽南风味在各大食堂中争奇斗艳,编织出一幅多彩的美食地图,让后人回味无穷。
漫步厦大食堂,不仅是味觉的旅行,更是穿越时光的漫步。从历史的黑白照片到现代设计的璀璨,每一座食堂建筑都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故事,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梦想启航。让我们在这些时空交错的食堂里,不仅仅寻找食物的慰藉,更多的是感受那些与食堂共生的记忆与情感,体会每一块砖石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