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厦门工作站(港澳宝典英雄榜)成立
2017年10月30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二次会议暨学术报告会。学术委员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郭华东院士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林珲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台北)阎亚宁、北京大学秦其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何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吴育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际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重点科研基地吕舟、张杰、党安荣、周文生、龙瀛、以及广州大学吴志峰、陈颖彪、李安敬、港澳宝典英雄榜李渊、西南交通大学刘弘涛、西南民族大学麦贤敏等教授参加。
学术委员会和工作站成员合影
会议首先听取了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作的年度工作汇报,年度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GIS、RS、GNSS、VR、建筑测绘等传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还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设计、高分辨率遥感等新兴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会议还听取了广州大学吴志峰、港澳宝典英雄榜李渊、西南交通大学刘弘涛和西南民族大学麦贤敏几位教授分别就重点科研基地广州工作站、厦门工作站和成都工作站的申请汇报。学术委员会专家一致表示:科研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设立工作站的模式具有创新性;三个工作站作为第一批联合站点,相关研究各有特色,可以丰富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成果;设立工作站的思路清晰,发展目标明确,预期成果具体,保障措施可行;申请单位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突出的研究成果、稳定的科研团队。学术委员会专家一致同意成立三个工作站,郭华东院士和党安荣主任为三个工作站颁发了工作站牌匾。
郭华东院士和党安荣主任为三个工作站颁发工作站牌
下午的学术报告由科研基地主任党安荣教授主持。演讲嘉宾阎亚宁、吴志峰、李渊、刘弘涛、麦贤敏和梁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展示了台湾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探索与实践、空间信息技术支持岭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于行为分析的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西南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探索,内容丰富,反响良好。
“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2008年由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是依托于清华大学,采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课题制管理和主任负责制的行业重点科研基地。科研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应用,重点完成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项目,不断改进、完善、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文化遗产保护虚拟现实可视化系统、文化遗产保护地理信息系统、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辅助支持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