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动态 >> 正文
读原著·教育:(三)读书明智+主题论辩——大学人才培养应注重公平还是效率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7日 16:02 点击数:

2024年1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生研习班第三小组读书沙龙在黄宜弘楼301教室举行。读书沙龙由研习班指导老师、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肖桐老师主持,第三小组9名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研习班成员参与研讨。此次活动聚焦教育强国“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主题,以“读书明智+主题论辩”的形式展开。

指导老师授课

活动伊始,肖桐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论教育》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重要篇目,引导同学们思考当今大学教育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简要解析议题后,在肖桐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围绕“大学人才培养应注重公平还是效率”展开激烈辩论。向灿宇同学担任辩论主席,韩文斌、卫铭宇、唐晓宇、姚亿涵同学组成正方阵营(主张:当前大学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公平),曹春玉、刘倩、邓文浩、封韦囡同学组成反方阵营(主张:当前大学人才培养应更注重效率)。这场辩论经过同学们事前的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正反双方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力的论点,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

以韩文斌、姚亿涵同学为代表的正方阵营,坚定地认为大学人才培养应当更多关注公平。他们一开始便从教育的根本出发,指出公平不仅是社会的基石,更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唐晓宇同学强调:“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为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卫铭宇同学则进一步补充道:“公平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它传递着平等和正义的理念,不仅仅是对于个人的关怀,更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责任。”正方的论点在一开始便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辩论气氛瞬间升温。

以曹春玉、封韦囡同学为代表的反方阵营,则站在效率的角度,强调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教育更应聚焦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邓文浩同学直接反问:“如果每个学生的资源都要平均分配,那最终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平均’人才,而非‘拔尖’人才!”刘倩同学紧接着表示:“过度追求公平,最终可能导致教育的同质化,忽视了人才的差异性。而在当前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精英。”反方同学们用充满张力的语言,点燃了辩论的火花,正方不甘示弱,迅速展开反击。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开始交融,大家逐渐认识到,人才培养中的公平与效率并非“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灵活把握的均衡充分发展问题。

辩后总结

辩论结束后,肖桐老师对“公平”和“效率”这两个关键词进行了专业解读。他表示,“公平”内含“平等性公平”“补偿性公平”“差异性公平”三种不同的视角,强调公平不仅仅是资源的平均分配,更应关注个体差异和社会背景。他结合高考招生制度的实际案例,就“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张力进行了解析,并指出国家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所实施的“自强计划”“筑梦计划”等有效举措,通过为偏远山区学生提供更多入学机会,帮助他们突破地域和经济限制,迈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同学们就辩论中所产生的困惑,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重点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在平等的‘横向环境’中培养,还是在竞争激烈的‘纵向环境’中锤炼”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深入探讨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平衡平等与竞争、多元发展与统一指标的冲突、优绩主义的风险等。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展示了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的深刻理解,促进了思想交流,每位同学都从中获得了新的启发。

肖桐老师在读书沙龙总结时表示:同学们围绕大学人才培养背后价值观的辩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交锋。于我而言,这更是一次教学相长的宝贵实践,它提醒我,在专注于理论探讨的同时,更需要倾听学生们的真实感受与体验。毕竟,人才培养的核心,不仅在于“才”的锤炼,更在于“人”的彰显。

辩后小思撷取

向灿宇(法学院):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公平与效率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应致力于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以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曹春玉(教育研究院):从学生层面出发的,进入大学的学生构成和需求都是多样的。大学应该使每个人得到应有的培养,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而不是追求低效的公平,让学生接受同样的培养方案,上同样的课。这会造成人才平庸的优秀。

封韦囡(建港澳宝典英雄榜):公平是效率的基础,效率是为了更好的公平。公平也有不同类型,我们目前更多关注的是起点公平,全力给予每一个人受到更高效率教育的机会,未来的人才培养也需关注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大学教育任重而道远。

卫铭宇(建港澳宝典英雄榜):大学教育应以机会公平为基石,确保每个人无论背景如何,都能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是实现社会公正和促进流动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教育应逐步追求效率化。在实践中,需平衡二者关系,既要提升效率,又不损害公平,共同推动建设更加公正、高效、优质的大学教育体系。

姚亿涵(中国语言文学系):教育公平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保障人权的关键所在。公平和效率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关系,效率应以公平为基础,公平也应当以效率为导向,其中尤其公平不是绝对的,可以划分多个范围去思考讨论,而大学人才的选拔不仅仅是为了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更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唐晓宇(教育研究院):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公平和效率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平等与拔尖也可以相互促进。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资源配置,同时兼顾两者,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同时要避免对于“效率”的过度追求,人才培养也要注意多维度的发展,不能培养“单向度的人”。

邓文浩(建港澳宝典英雄榜):大学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如果说公平是分配蛋糕,那么效率就是在做大蛋糕,只有先做大了蛋糕才能更好的分配蛋糕。一些公平制度可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同时效率带来的成就又能更好的促进公平。此外,对效率的重视一定程度上能加速教育领域科技的创新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刘倩(教育研究院):大学人才培养应努力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又要通过提高效率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追求公平和效率的同时,大学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路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韩文斌(管理学院):公平和效率如同宏观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公平是宏观调控的机制,在这宏观调控的机制下,才会通过资源的有效分配,使得人才培养的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让效率达到最佳水平。只有两者彼此互补,相互协调,才能维持一个更稳定的大学培养人才的环境,促进人才的培养。

港澳宝典英雄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生研习班

图:封韦囡

文:韩文斌

编辑:黄诗茹


Top